家庭情况
陈先生52岁,某私营外贸企业副总。陈太太47岁,提前退休在家。儿子今年22岁,正在英国读硕士。陈先生双亲在老家颐养天年。
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陈先生的股份分红,一般每年净收入至少200万,但随着经济环境恶化,收入下降。目前每年收入在扣掉支出后可储蓄80万元。家庭主要资产以房产(两套出租和一套别墅自住)、银行活期(人民币100万、英镑5万、美金6万和欧元10万)和国债(总计80万)为主。保险方面,目前只有陈先生拥有社保,并且购买了一个年缴保费22000元的合资公司寿险,其他家庭成员无任何保险。陈先生处于即将退休阶段,收入较高但稳定性不足,风险承受能力和态度均处于中档水平。有长期投资的理念,每年可接受的亏损率为15%左右。
理财目标
建立充足的家庭保障体系留下别墅和100万给儿子2-3年后结婚,5年后退休换房
希望5年后退休时有足够的养老金得以安享晚年多元化投资,资产保值并提高投资收益
理财分析
根据陈先生所提供的信息,其家庭08年度的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如下图所示:
通过计算家庭财务比率,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陈先生属于高收入高资产家庭,但收入不稳定,家庭依赖性强。家庭负债率为零,符合该年龄段特征。其次,投资比率较低仅为36%,反映家庭过于追求稳妥性,导致流动性过剩,财富积累能力弱。最后,陈先生作为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风险保障不足,家庭抗风险能力较弱。
理财策略
一、家庭保障规划
根据家庭具体情况,我们建议的保险组合主要两部分,一部分是纯寿险和人身意外险;另一部分是附加医疗险和长期看护险。寿险和意外险能够弥补任意一方身故带来的支出缺口,满足特定时期较高的保障需求。附加医疗险和长期看护险可有效缓解因意外或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压力,提高全面保障程度。根据遗属需求法,陈先生的应保寿险需要保障如下财务需求:
另外,根据陈先生目前的年龄,还应该再加上50万元的重大疾病险和30万元附加住院险。陈先生目前已有的保额有意外险500万和寿险 (假设陈先生年缴22000,45岁开始缴费10年,保额包括100万寿险和200万意外险),则陈先生保险缺口=寿险需求额+疾病险和住院险–已有保额=1476+80-500-300=756万。 根据双十法则,预估每年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约为10万元左右。
二、房产处置规划
陈先生原本打算把别墅留给孩子结婚,但别墅每年30万的维护成本太高,孩子住得起却养不起,耗费了家庭大量储蓄,从而给整个家庭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带来极大的负担,间接影响了退休后的生活水准。我们建议陈先生在楼市回暖时择机出售昂贵的别墅和陈旧的单位分房,留下较新的公寓重新精装修给孩子结婚。这样节省下了巨额的别墅维护开支,使陈先生在退休购房时保留充足实力,选择环境更加优美的地段,更加精致的装修和更大的住房面积。另外,届时换房所得的接近300万左右的净收入可资助孩子结婚,剩余部分更可用于投资提高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三、退休养老金规划
根据以上分析,陈氏夫妇要从现在起,采取生息资产投资或者定期定额投资等方式,实现5年后有一笔总额为1000万左右的退休储备资金,才能确保两夫妇能过一个幸福的晚年。陈氏夫妇现在的生息资产虽然较多,但是日常开支较大,而且准备时间较短且资产投资回报率偏低。要想达到目标,必须开源节流,将70%-80%生息资产建立养老专项基金,提高投资回报率,通过定期定额方式投资年均回报在4%-5%左右的资产组合,从而能够安享晚年。
四、资产投资组合规划和外币资产增值规划
陈先生
家庭的生息资产虽然较多,但投资回报率低,想实现众多的理财目标,必须根据不同目标的实现年限,分中短长期目标,建立专项投资,以各种类型的基金为主,配置不同的资产组合。考虑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态度,在理财规划之后,只要通过初始投资和定期定额等投资方式长期投资一个退休前平均收益为4-5%左右(退休后调整为3%-4%)的资产组合就可以顺利实现全部理财目标,且此收益率基本符合上述得出的风险承受能力。
另外,外币资产占了陈先生资产组合的一半比例,而且都是低收益的银行活期,无法对抗汇率风险。考虑到人民币长期的升值趋势,建议陈先生除保留必要的外币资产应付孩子留学或公司所需外,将其他外币资产转换成人民币。陈先生可以通过自己和太太结汇10万美金的人民币做投资。其他的外币分两部分操作:一部分短期流动资金做短期银行定存;另外一部分可以考虑银行的固定收益可赎回产品或者保本型汇率挂钩理财产品,这种产品是指客户与银行确定一个汇率区间,若存期内市场汇率未触及该区间的上下限,则客户获得较高的收益率,最大的风险也是获得较低的保底收益。
总结:稳健理财 获取长期收益
联系到陈先生属于千万资产家庭的特点和年龄等因素,投资理财的主要思路是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陈先生属于千万富翁,通常是私人银行客户或者高端客户,可以通过为其度身订做的银行短期保本理财产品或者适当配置货币基金和债券类产品等保障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时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可以适当考虑增加一些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