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职业资格证
信息来源:指方资格证网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1日 已阅读 [ 3444 ] 次
摘要: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职业资格证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
1.2 职业定义
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对力学、分析、电子、光学、光电、医疗保健、电磁等精密仪器仪表进行调试与修理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正确领会、理解和应用技术的能力,有准确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有一定的运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针对不同类别的精密仪器仪表修理的要求,培训教师应具有相应类别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丰富的调试、修理技能和一定的培训教学经验。培训中级工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培训高级工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4年以上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和具有相应类别精密仪器仪表调试设备和修理工具的技能训练场所。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该类仪器仪表装配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该类仪器仪表装配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两项考试(考核)均采用百分制,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 考评人员和考生的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为1:20;技能操作考核为1:4。
1.8.5 鉴定时间
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120min,各等级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为240min。
1.8.6 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内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场所应具有相应类别的精密仪器仪表调试设备和工具、量具等,环境符合环保、安全生产要求。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1)遵纪守法。
(2)关心企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
(3)刻苦钻研技术、勇于开拓创新。
(4)礼貌待人、态度诚恳、服务周到。
2.2 基础知识
2.2.1 基本理论知识
(1)技术制图基础知识。
(2)计量基础知识。
(3)误差的基本理论。
(4)常用材料、辅料基础知识。
(5)电工学基础知识。
(6)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7)钳工工艺学基础知识。
(8)仪器装配调试工艺学基础知识。
(9)微机应用基础知识。
(10)与相应类别的精密仪器仪表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机械、光学、电学、化学、磁学)。
2.2.2 法律法规常识
(1)《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计量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常识。
(2)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内容及知识。
(3)《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2.2.3 安全生产知识。